当前位置:江南游戏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 | > 专题专栏 > 美丽城乡建设 > 工作动态 |
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小小“爱心卡”,养老变享老 |
||||
|
||||
赤松镇北山口村目前共有农户740户,村民1756人,党员78人,老年人480人。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以来为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服务,村两委建立了党员干部包联制度,“一对一”服务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年人,以每日一联系,每周和节假日至少上门探望一次,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 北山口村在党员干部包联养老服务和全镇“爱心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爱心卡”集成功能,打造适老宜居环境,拓展养老服务功能,营造爱老敬老氛围。目前全村“爱心卡”申领率达100%,传统的养老正在逐渐转变为大家向往的“享老”。与此同时,村两委还积极发挥佛手产业优势,通过共富工坊的慈善捐赠、让利为老,探索“党建统领+共富工坊+北山康养”实践路径。 依托共富工坊,打造了“135”工作体系。1就是“党建统领养老服务”工作机制,3就是银龄互助、志愿服务和专业组织3支队伍,5就是开展“健康到家、关怀到家,安全到家、照护到家和幸福到家”5大服务。党员干部组团包联服务清单和三支队伍协同机制让老人感受到了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让村庄的养老环境有温情也有温度。 共富工坊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关怀支持,推动“让利为老”。一是推动老有所为。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设置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在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带动老人增收。村上的退休教师陈晓青就是工坊的“老员工”,隔三岔五就到工坊来,她总说“平时没什么事情,在这做些简单的手工活,每天有收入,何乐不为”。2023年,陈晓青通过在工坊工作,全年增收了2万多元。二是拓展销售渠道。以前,许多老人种的佛手,要自己挑到马路边散卖,即辛苦,又不安全,收入也不稳定,我们依托电商渠道,帮助老年人销售佛手,每年可帮助增收1-2万元。佛手卖的好了,老人得到了实惠,子女也高兴,“家庭出资”投入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了。三是突出让利为老。共富工坊每售出一件商品,工坊的运营方——强村公司(金华市山口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就配套捐赠1块钱用于养老服务。去年,强村公司总共投入了5万元充实到村养老服务资金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六助”服务。(六助: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 建立“中央食堂+送餐上门”的老人助餐服务体系。为有效破解老人“就餐难”问题,因地制宜,优化服务,建立了“中央食堂+送餐上门”的老人助餐服务体系。拿赤松镇来说,根据全镇24个行政村的情况,综合考虑各村人口密度、老龄化程度、用餐服务需求等方面,打造了46个老年助餐点,其中14个老年食堂,32个配送点,为560多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其中北山口村的助餐服务点覆盖了40多名老人,最远的将近4公里,从出锅装盆,到送到老人手中,无论下雨下雪,不超过10分钟,保证老人在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按照省民政厅配餐服务点的相关要求,配置了保温箱、冰箱、微波炉、电视机、电瓶车等,完善了相关制度并张榜公示。这个助餐点既是吃饭,也是老年人交流的场所,可看电视、聊天、阅读,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动员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进行“一对一”送餐服务。设立公益性岗位,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与送餐服务。 全方位的成本承担机制。为推动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持续有效运行,坚持“家庭出资为主、财政补助为辅、集体承担和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成本承担机制。(如北山口村服务40人的配餐点,平均每人每餐成本约10元,我们采取消费优惠方式,老年人自己消费3元、区财政针对不同对象补助2-4元、村集体出资和社会捐赠3-5元。)同时,全镇倡导各村开辟共享菜地,以村老年协会为主,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平时为老年食堂供菜,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确保助餐服务财政可承受、社会广参与、资金有保障。 打造养老集市,建设健康小区,丰富老年生活,守护老人健康。针对农村老年人助医、助洁等方面需求,融合养老服务机构、爱心商家、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资源,每月组织2场集市活动,把“爱心卡”服务融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戏曲、道情之中。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家门口体验到多样的暖心服务,也能拓展文化活动和社交范围,享受更加安全便捷和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在此过程中,“爱心卡”的申领率和使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工作也更加认可。同时优选全镇大型药店送药下村,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开设了辅助器材租赁专区,老人均可凭“爱心卡”享受最高6.5折的服务优惠。 山口村以养老服务“爱心卡”为抓手,通过党建统领、资金联筹、力量联动模式,精准施策,重塑了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享受到了优质的养老服务,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