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街道:以“微改精提”焕活千年古镇新风貌


发布时间: 2025-10-22 11:23 信息来源: 省住建厅 浏览次数:

安昌古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依托“年味古镇·地道安昌”主题,聚焦基础设施升级、存量建筑活化、景区风貌提升三大核心任务,以“绣花功夫”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实现古镇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

疏通“毛细血管”,夯实古镇发展基底古镇街巷是承载历史记忆的“血脉”,但长期面临交通不畅、路面破损等问题。安昌街道以“金角银边”街巷焕新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两个环线+N条街巷+两个停车场”改造,东、西两街环线累计改造3000米,恢复青石板路面,增设导视系统与休憩设施,串联起安康寺、树丈汇头等历史节点,形成环形文旅动线;对链接柯北大道等南北通道实施路面改造,采用PC仿石板工艺复原历史风貌,同步整治围墙、绿化,新增停车位2900㎡,缓解居民停车难题。通过改造街巷通行效率提升40%,历史风貌完整度达95%,居民生活便利度与游客体验感同步增强。

修旧如旧,激活建筑文化价值针对传统建筑墙面返潮、木构腐朽等问题,安昌街道分类施策,探索“保护+利用”新模式:对一河两岸建筑实施“保留改善、整治改造、重点修缮、远期拆除”四类措施,还原黑瓦白墙的明清民居风貌,重点修缮横桥组团、中国银行、石雕馆等存量建筑,同时征收8处闲置工业厂房,共计建筑面积19746.76平方米,计划实施2个文旅项目,改造为非遗工坊、文化展厅,引入茶艺、酱制品体验等业态。

全域提质,绘就景城共生画卷安昌街道以“微更新”推动景区风貌整体跃升,在街巷节点植入腊月风情节、水上婚礼等文化IP,打造“一弄一景”特色景观,寺弄等历史巷弄成为网红打卡地;生态赋能,疏通古河道3.2公里,提升街河水系整体水质,沿岸增建亲水步道、滤水池,构建“碧水穿城、桥影如虹”的生态肌理。

2024年游客量突破358万人次,如今的安昌古镇,既留存着“十七桥彩虹跨河”的千年风韵,又焕发出“基础设施完善、业态活力充沛、景城深度融合”的现代生机,为全省古镇类美丽城镇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安昌经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